日本中文一区二区三区_99re国产视频_国产经典视频一区_网站在线观看你懂的

熱門關鍵詞:

進入正當時 俄羅斯卡車市場現狀機遇分析

時間:2008/10/25 9:17:21來源:第一商用車網作者:第一商用車網責編:0條評論

 

    今年以來,俄羅斯轎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由于俄居民更加注重汽車品牌,加之西方在俄組裝的轎車大量上市,中國轎車的價格優勢正在逐步失去,銷售量呈下降趨勢。  

 

    最近兩個月,在世界性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俄羅斯汽車銷售從8月起開始下降,最流行的西方轎車如雪佛蘭、雷諾、三菱等都大幅度減售。轎車競爭更加激烈。 

 

    在此情況下,中國應揚長避短,努力把生產技術成熟的卡車,推向俄羅斯市場。  

 

一、俄羅斯卡車保有量  

 

    進入21世紀,俄羅斯經濟高速持續發展,大力加強基本建設,帶動物流的高速增長,也刺激了卡車的生產和進口。 

 

    據2008年1月1日俄官方正式統計,俄汽車總保有量為3870萬輛,卡車占13%為517萬輛。去年卡車保有量年增長約為4%,增長最快的是“卡吉爾”和“索波爾”卡車,它們是高爾基汽車廠的產品,約占卡車總保有量的31.4%。其次是卡瑪茲,約59.5萬輛,占11.5%。 

 

    俄卡車保有量帶有明顯的地域特點。靠近太平洋沿海的遠東地區,大量使用的是從日本、韓國和中國進口的二手卡車(中國的“二手車”實際大多為新車),而遠離邊境的地區主要集中使用俄國產卡車。 

 

    俄卡車的老齡化比較嚴重,62.7%的車齡在10年以上。舊車主要集中在遠東地區和南部地區,車齡最短的是俄中央地區和烏拉爾地區。

 

 

圖表1俄羅斯1997-2007年卡車增長統計 

 

二、俄羅斯卡車市場 

 

    一方面俄羅斯經濟建設需要大量的卡車,另一方面現有卡車的車齡過高無法承受運輸任務,因此俄卡車市場自2002年起開始增長,2006年進入高速增長期。2007年俄共銷售了39.8萬輛卡車,比上年增長了20.4%。 

 

    卡車銷售結構中,由于俄私人企業和中小企業的發展,導致輕卡需求量最大,占有市場銷售份額最大,達22.4萬輛,占56%。中卡比上年增長17.5%,低于卡車增長的平均值,只占11.2%。重卡增速最快,比上年增32.5%,其中外國品牌的重卡增長最快,大約增長了兩倍。 

 

    俄國產卡車大約占有市場65%的份額,外國卡車超過了34%,而5年前外國卡車只占13%。近幾年外國卡車銷售量大大超過國產卡車,并且外國卡車在俄設廠組裝。俄技術含量高、價格貴的重卡的需求量增長最快。

 

 

圖表2俄羅斯2002-2007年卡車市場增長統計  

 

三、俄羅斯卡車生產 

 

    2007年俄生產卡車28.79萬輛,比上年增長15.8%,但無法滿足需求。產量最大的卡車是2噸以下的輕卡,在國產卡車中占61%。中卡數量較小,2-8噸卡車占18%。重卡生產發展較快,已占21%。 

 

    卡車生產集中在3大企業,其產量約占80%。輕卡生產主要是高爾基汽車廠,去年增長11%,達到15.96萬輛。卡瑪茲廠生產重卡5.28萬輛,烏里揚諾夫汽車廠生產2.46萬輛,增加22%。

 

 

圖表3俄羅斯國產卡車生產情況

 

四、努力開拓俄卡車市場 

 

    俄羅斯每年卡車需求已達40萬輛,國內生產不足30萬輛,有大約10萬輛卡車依靠進口,卡車的市場很大。 

 

    俄卡車市場給中國卡車提供了巨大的機遇。 

 

    首先,卡車市場與轎車市場不同,西方還沒有像轎車那樣的優勢,給中國卡車的進入留下了空間。而且中國卡車技術比轎車成熟,與西方差距較小,但價格大大低于西方卡車,具有很大的競爭能力。 

 

    其次,中國卡車的技術先進性和舒適程度要好于俄國產卡車,而價格與俄國產卡車相當,是進口卡車的首選。

 

    第三、中國具有近鄰的地緣優勢,尤其是重卡,運輸成本高,中國完全可以利用自跑形式出口俄國,這是其他國家難以比擬的。 

 

    希比利汽車出口公司自2004年起就開始推動北汽制造、南汽集團、北方奔馳(重慶鐵馬)等廠家將卡車推向俄羅斯市場。2007年中國卡車在俄取得了較好的成績,輕卡和重卡的出口數量有很大的突破。 

 

    與轎車相比,俄汽車市場更適合中國卡車的進入。俄駐華高級參贊葉夫西科夫先生多次建議要重視兩國在卡車方面的合作。中國車企在俄建廠組裝,卡車應是最佳選擇。特別是目前俄羅斯的外國品牌轎車銷售已經出現下滑趨勢,競爭更加激烈,我們更應該抓住時機,發揮優勢,開拓卡車的渠道和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