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車行業“企業經營重心轉向海外”現狀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客車市場,因此,客車企業將經營重心放在國內無可非議。近幾年,隨著客車出口漸入佳境,客車企業對海外市場的關注程度在不斷提高,特別是一些主流企業都不約而同地規劃,在未來的兩三年之內,要使客車出口量占到總銷量的三分之一。也就是說,雖然目前客車企業的經營重心仍在國內,但正逐步向國外轉移。今年上半年,客車出口量占總銷量的比例已經超過了10%,其中出口位列前8的企業的比例分別為:蘇州金龍25.02%、鄭州宇通9.02%、廈門金龍22.44%、浙江青年18.21%、廈門金旅35.85%、中通客車13.73%、安徽江淮30.51%、福田歐V26.99%,大企業的經營重心向海外轉移的趨勢已十分明顯。
這種趨勢離不開國內需求放緩的大背景。
近年來,國內客車市場的需求可一分為二來分析:一方面,公交客車的市場需求呈快速增長之勢,但由于公交客車占客車銷量的比例只有30%左右,對總需求的拉動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受到火車提速和鐵路客運專線開通的雙重擠壓,加上農村客運市場啟動條件尚不成熟,占70%的公路客車需求疲軟已是不爭事實。因此,國內需求增速趨緩是當前客車市場的顯著特點。根據中國客車統計信息網發布的數據,2006年國內客車市場的同比增幅為12.63%,2007年只有4.97%,國內需求增速放緩的趨勢表現得十分明顯。
在國內需求趨緩的背景下,隨著中國客車的技術水平迅速提高,中國客車走出國門的速度越來越快,據海關統計,近5年來,客車出口的平均增長速度達到了101.33%,可以說,在現階段,出口已經成為客車行業發展新的增長點,不僅能夠彌補國內需求趨緩的不足,而且為行業的擴張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客車企業的視野也更加開闊了。
根據中國客車統計信息網發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客車出口超過億元的企業有8家,依次是:蘇州金龍、鄭州宇通、廈門金龍、浙江青年、廈門金旅、中通客車、安徽江淮和福田歐V,8家企業占所有出口企業的比重約為28%,合計出口各類客車10739輛,出口金額達到31.46億元,分別占客車出口總量和總額的87.93%和89.75%。可見,當前客車出口格局基本符合“二八法則”。
我們認為,“二八”格局是客車出口健康發展的標志。
首先,“二八”格局是競爭的產物。有人說,現階段客車出口的主要矛盾是同業競爭,夸大價格戰的殺傷力,將企業的市場行為上升到道德層面,這種觀點具有一定的欺騙性,盡管沒有惡意,但難逃誤導之責。實際上,目前客車出口的最大問題仍然是信息渠道不暢、出口認證困難和風險難以控制,至于服務問題,屬于市場競爭范疇,與出口規模(保有量)息息相關。
從出口發展階段來看,也可看出競爭的主導作用。就現狀來看,客車出口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2005年之前,客車出口數量較少,基本屬于客車企業的個體行為,是客車出口的啟蒙階段;2005~2007年,大多數客車企業看到了客車出口的發展空間,幾乎到了言必談出口的地步,一擁而上是這一階段的主要特點,我們可以稱之為模糊競爭階段;至2008年,隨著競爭的深入,已經形成了基本的出口格局,“二八”格局是現階段客車出口的真實狀態,也是市場競爭的結果,有利于客車出口的持續發展。
其次,“二八”格局展現了中國客車的實力。有人說中國具有成為世界客車制造中心的實力,筆者認為,可以從產品和企業兩個層面來理解這一評價。從產品上來說,中國客車的高端產品有利于在世界市場上弘揚中國客車的品牌形象,8家企業中7家有技術引進的經歷,他們的高端產品基本上代表了最好的中國客車。從企業層面來看,這8家企業無論是經營規模還是技術水平都處于行業領先地位,他們的起起落落對行業的發展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出口中,這些企業同樣居于領導地位,基本上代表了中國客車的整體實力。
中國是客車大國但并不是客車強國,在解決“大”的問題上,這些主流企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實現客車強國的目標,關鍵也要看這些主流企業的表現。
客車出口具有許多優越條件,比如,中國客車性價比優勢明顯、產品較強的適應性不斷蠶食國外品牌的市場份額、集群效應為中國客車點滾動發展提供了支持。另外,出口退稅等國家政策措施為中國客車保駕護航,也在不斷規范企業的市場行為,有效地控制了經營風險,這些條件是客車出口不斷取得進步的基礎。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全球經濟持續下滑,給客車出口提出了嚴肅的課題,今年以來,客車出口量已經連續4個月同比下降,在嚴峻的現實面前,客車企業的海外戰略也許會遭遇一些挫折,筆者認為,這些挫折也是客車出口的一筆財富,只有在不斷地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客車出口才能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