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文一区二区三区_99re国产视频_国产经典视频一区_网站在线观看你懂的

熱門關鍵詞:

中國重汽:經驗值得借鑒 國企改革風向標

時間:2008/9/8 8:59:38來源:第一商用車網作者:第一商用車網責編:0條評論

   

    國企改革進入到一個關鍵的轉型提升時期,而中國重汽的經驗也絕對值得在國企改革浪潮中借鑒。   

    國企改革20多年的歷練,感受過失敗的痛楚,也有過重生,隨之誕生一批能夠成功剝離歷史包袱、走出困境、致力于創建現代企業制度的市場經營主體。   

    同為大型國有企業、同樣經歷重組之痛的中國重型汽車集團,儼然已是此間的一個縮影,它所走出的以改革和創新帶動企業發展的道路,好比歷史“巨足”在艱難曲折中一步一步留下的腳印,而在國家政策正確引導基礎上,它的經驗也值得在國企改革浪潮中借鑒。   

從被動走向主動   

    擁有真正屬于自己而又具備核心競爭力的技術優勢,將是一個企業生存發展的根本。“國有大型企業還未擺脫引進再引進的被動局面,還沒有將真正將引進消化吸收做為自己的頭等大事,這種狀況亟待改變。”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鄭新立告訴記者。   

    如此看來,3%~4%之間的研發經費投入,奠定了中國重汽在大型國有企業改革浪潮中的優勢地位。與此印證的,則是企業從改革重組初期的一個系列78種車型,發展到現在的九大系列2700多個車型,成為我國重卡行業驅動形式和功率覆蓋最全的重卡企業;80億元技術改造的“大手筆”下,先后建成一條駕駛室機器人焊接線、兩條鑄造線、三條噴涂線、四條發動機線、四條車橋線、六條整車裝配線、擴大了五個新廠區,從根本上增強了企業核心競爭力,創造了“重汽速度”。   

    通過深層次的引進消化吸收,創造性地推進與國際知名企業的技術交流與合作,實現了產品的升級換代,縮短了與世界先進重卡技術水平,2007年成功開發12L發動機和共軌國3發動機,尤其是有效填補了國內空白的電控EGR發動機領域,進一步增強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對于中國重汽而言,推進自主創新是其轉變發展方式的中心環節,但這種自主創新又是建立在面向用戶市場、把握國際競爭局勢和企業長期發展方向的基礎之上,并非盲目、沖動和閉關自守,只有清晰的定位和思路,企業才能成為自主創新的生力軍。中國重汽董事長馬純濟如是感嘆:“在技術創新的過程中,我們認識到,由被動的適應市場向主動經營市場、科學引導市場的轉變,才能推動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打破傳統機制桎梏   

    由于歷史原因,國有大中型企業主要集中在鋼鐵、石化、機械等傳統產業,擁有其他行業所無法比擬的客觀優勢,加之充分競爭的局面尚未完全形成,曾經的輝煌也決定了企業模式趨于固定和僵化。   

    但任何一種機制都不可能永久適應變化的市場,傳統產業必須要向先進制造業的行業邁出升級步伐,中國重汽正是用這樣一種方式來鞏固和發展自己的優勢,“我們始終把創新經營管理做為企業發展的基本功。”馬純濟說。   

    在生產管理方面,中國重汽率先實現了“訂單裝車”模式,適應用戶的不同需求,從“以生產為中心”轉向“以客戶為中心”;在生產組織方面,改進零部件供應管理方式,實現由訂單裝配向訂單配送的轉變以及資金形態的零庫存,創造了供應商進廠、三方物流等模式,大大降低了運營成本;在營銷管理方面,由企業自銷轉變為經代銷、由抓銷車回款轉變為抓管理服務、由坐商、官商轉變為分析區域市場,建設營銷網絡、策劃營銷;更為重要的是,通過電子信息技術對傳統技術進行改造,搭建了覆蓋全公司的信息化處理網絡,“一線通”系統和“手持機”管理系統甚至都延伸至海外市場,信息化與工業化得到了有效融合。 

    當然,由國有獨資企業轉變為投資主體多元化的境內外上市公司,敢于走出這條充滿勇氣和自信的創新之路,中國重汽并非單純為了獲取更多的資金來源,更為重要的是,站在國際視野的大平臺上,企業的風險防范體系、內控水平、管理制度、運行流程、員工素質以及品牌國際化打造,都將得到最大程度的飛躍,而這是一個現代化企業所必備的基本要素,也是國企改革所必須經歷的“蛻變”。  

站在全球的舞臺上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持續推進,國有企業的著眼點已經不能再局限于本土市場,即使不出國門也面臨著國外企業的激烈競爭,加快提高國際競爭力,已經成為國有企業改革壯大的迫切要求。  

    盡管中國企業的跨國投資還剛剛起步,但中國重汽同樣也有不俗表現。從2004年整車出口不足60輛到2007年整車出口15000輛,占全國重卡出口總量的60%,創匯5.1億美元,逐步形成俄羅斯及前獨聯體國家、中東、東南亞和非洲四大國際市場重點區域板塊;境外建立合資企業是中國重汽走出國門戰略的又一深化,越南合資廠已經開業,俄羅斯、中東境外組裝項目進展順利;與30多個世界著名汽車零部件企業進行戰略合作……隨著產品的大量出口,中國重汽SINOTRUK品牌已經在國際上享有一定知名度,而按照馬純濟的規劃,3-5年,中國重汽SINOTRUCK將成為具有一定國際知名度的重卡品牌。  

    事實上,同站在全球的大舞臺上,企業已經不存在明顯的國別之分和地域之分,“民族的”與“世界的”,應該達成統一和諧,只是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把握的關鍵一點則是:不論產品出口還是國際合作,必須始終堅持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把握企業經營運作的主動權。  

    作為中國重汽的“掌舵手”,馬純濟一直都相信,只要堅持改革、自主創新、堅持以振興民族為己任,就一定能實現吳邦國委員長提出的“把中國重汽建設成為國際知名、國內不可替代的重型汽車生產基地”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