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2008年客車市場的7大重要因素簡析
進入2008年已有半年之久,客車市場的內外環境發生了很多重大變化,2008年是否能維持前幾年的高速增長勢頭,尚有很大變數。筆者認為,影響2008年客車市場的主要因素有以下7條。
1.國家宏觀調控將對客車市場產生重要影響
2008年,由2005年開始實施的“雙穩健”財政貨幣政策,變成一“穩”一“緊”相搭配:貨幣政策從“穩健”轉為“從緊”,財政政策將繼續保持穩健。從緊的貨幣政策包括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提高存貸款利率,保持人民幣升值等,專家預計2008年存款準備金率將有可能提高至18%。國家采取從緊的貨幣政策勢必影響到客運、旅游、公交企業貸款融資的能力,從而制約其購車積極性。具體的影響方式為貸款額度減少,貸款利率增加,并且貸款手續更加復雜,要求更為嚴格。用戶在購車時必將進一步壓低價格,將這種影響向客車生產企業傳遞。除此之外,由于國家限制投資,客車企業自身的融資能力也大不如前,原材料和零部件企業由于資金偏緊,對客車企業的回款要求也必定趨嚴。
2.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導致資源需求提速,能源及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這一增長勢頭仍將長期持續
目前,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通脹壓力都很大,農產品、能源、原材料價格都在不斷上漲。目前,國際原油期貨價格已突破130美元,而增長勢頭在美元不斷貶值及能源需求緊缺的情況下仍將持續;在原材料方面,鋼材、化工原料等客車主要用料價格從2007年開始持續走高,時至今日,這種走勢仍在繼續;客車上游零部件企業的成本壓力必將向整車廠傳遞,如何消化,是目前客車企業亟需思索的問題。
3.在目前通脹及人民幣不斷升值的壓力下,國家勢必要調整出口及外資投資政策,啟動國內市場,提高內需,出口企業轉向國內市場
2005年7月21日晚央行宣布匯改,人民幣對美元一次性升值至8.11,如今,人民幣匯率已經跨入“6時代”,累計升值幅度超過14%。人民幣升值帶來的直接后果是出口難度增加,加大了出口產品成本控制的難度。據了解,人民幣升值對出口型企業的影響很大,南方不少企業已經破產或者瀕臨倒閉,對客車企業而言,出口中的成本優勢正在逐步減弱,加之出口國家或地區的貿易壁壘也在逐漸加強,對于剛剛初露端倪的客車出口而言,無疑面臨著一次大考。
進入2008年以來,外匯儲備迅猛增長,通脹壓力居高不下,國家勢必會進一步加大調控力度。國家采取的措施主要是調整出口退稅、外資優惠、提高人力資源成本以及對外資企業實行國民待遇等,但從2007年的實施情況來看,整體效果不理想,外匯儲備進一步增加,央行不得不大量增發人民幣,使國內市場購買力進一步增加。2008年,隨著國家對出口相關政策的調整,客車企業不得不面對出口的壓力,將運作重點轉向國內市場。
目前,拉動國家經濟增長的“3駕馬車”在戰略上即將進行調整,由原來的出口+投資+消費調整為消費+投資+出口,出口地位將滑至最后一位。這對2008年客車企業的出口會產生什么影響,讓我們拭目以待。
4.南方雪災和四川地震對客車及整個商用車市場造成一定影響
2008年對中國來說,是多災多難的一年。年初南方發生低溫雨雪冰凍災害,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里氏8級地震,現在南方不少地區正在經受洪澇災害。
據了解,年初雪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516.5億元,對道路運輸企業影響深遠,不少地區客運、公交、旅游收入大幅減少,企業拓展線路、更新車輛的能力和熱情大打折扣,同時價格承受能力也會受到影響。
5.12汶川大地震,雖然身處四川地區的汽車企業大多有驚無險,逐步恢復了生產,但這一地區的經濟發展及產業體系正在經受一場不小的考驗。本次地震在短期內對川渝地區的汽車生產企業會造成一定影響,但對全年國內車市的整體影響有限,將不會大于年初的雪災。
對于商用車來說,災后重建可能會引發激增的市場局面。目前,抗震救災工作已經過渡到災后重建階段,工程浩大,商用車板塊的作用正在不斷凸顯。我們知道,重建需要盡快得到運輸力量的補給,比如建材、物資與人員的遷徙運輸。據了解,目前大約有五六萬輛商用車擔負四川災區的運輸任務,稍后還將陸續增加。
5.國3排放標準影響客車市場
對于國3排放標準,雖然有關方面存在的問題還不少,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推行時積極性都很高,兩個積極性合拍,準時實施的可能性很大,推遲實施的場面估計不會重演。國3排放標準的實施,無疑會提高公交、客運企業的購車成本和運營成本。
市場方面,由于國3排放標準2008年7月1日起幾乎全面實施,許多客戶提前購買國2產品,以避免國3實施后成本的大幅提高,從而導致許多區域的提前消費,不少人已經把2008下半年甚至是2009年的購置計劃提前實施了。6月,大多數客車企業對國2車不再進行排產,國內許多客戶也持觀望態度,待國家排放政策明確后再實施購買計劃,許多地區不再審批新增車輛,對更新車輛也持謹慎態度。可以斷言,第3季度將一改往年的旺銷局面,成為2008年客車市場的一個淡季。
6.客車企業經營成本進一步提高,已進入高成本時代,企業必須由成本優勢向技術優勢轉變
目前,客車行業面臨的形勢非常嚴峻:第一,高利率下企業的資金使用成本(財務費用)大幅提高;第二,2008年1月1日新的《勞動合同法》正式實施,企業用工成本普遍提高是無可爭辯的事實;第三,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營銷傳播費用也在增長;第四,隨著產品更新換代的加速,企業的研發投入勢必也有較大增長;第五,人民幣的不斷升值對依靠成本優勢剛剛走上快速道的中國客車出口也會帶來一定影響。
毋庸置疑,我國客車企業的高成本時代已經來臨,如果繼續沿用原有的粗放型管理方式及低成本運作競爭戰略,許多企業將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處于劣勢。對于許多企業而言,在國內市場高成本時代競爭整合的過程是非常痛苦的,這一過程將是企業由成本控制體制向技術創新體制轉型的時期,誰做得好做得早,就能占得先機:因此,在高成本時代,客車企業必須轉變經營思路,由成本優勢向技術優勢轉變。
7.燃油價格大幅提升,客運及公交企業運營成本進一步提高,代用燃料客車需求可能增加
隨著國際原油價格的持續走高,國內成品油與原油價格倒掛現象日益突出,嚴重依賴進口的煉油企業虧損嚴重,不少工廠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很多地方出現了排隊加油、停供限供的現象。為此,中石油、中石化多次向國家發改委提出提高價格申請,但是,在當前通脹的大背景下,國家出于全局考慮,遲遲沒有批準。
這種局面在6月20日被打破。19日晚,國家發改委發出通知,自20日零時起,汽油和柴油的全國平均零售基準價分別由5980t和5520/t調整為6980/t和6520/t,上浮8%后的全國平均零售價分別為7540/t和7040A。以北京為例,目前93號汽油6.20元/L,上漲0.86元/L:97號汽油6.60元/L,上漲0.92元/L:98號汽油7.19元/L;0號柴油623元兒,上漲0.94元/L。
我們知道,燃油成本在道路運輸企業總成本中占到30%—33%,有的甚至超過35%,因此,燃油價格的大幅上漲,對公交、客運企業的成本壓力可想而知。雪上加霜的是,國家為了控制調價連鎖反應,規定這次成品油調價后,與居民消費密切相關的鐵路客運、城市公交、農村道路客運(含島際和農村水路客運)、出租車價格均不得提高。鐵路貨運價格、民航燃油附加標準以及公路客運價格允許適當疏導,但必須從嚴控制,由企業自行消化一部分成品油提價帶來的成本增支因素,防止價格水平不合理上漲。這樣一來,燃油成本上漲的壓力無法通過運價得到有效釋放,企業的利潤空間進一步受到擠壓,勢必極大地損傷企業的購車熱情。
不過,隨著燃油價格的不斷提高,代用燃料將更快地應用在客車上,如CNG、LPG等。目前,國家將逐步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新能源汽車的研制和使用。客車企業在這一環境下,也需要加強相關產品的研發及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