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文一区二区三区_99re国产视频_国产经典视频一区_网站在线观看你懂的

熱門關鍵詞:

上汽入主上柴和巴士 “三駕馬車”正式啟程

時間:2008/8/20 9:54:20來源:第一商用車網作者:第一商用車網責編:0條評論

 

    8月14日晚,巴士股份重組方案塵埃落定,意味著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簡稱:上汽集團)的零部件資產將通過借殼實現整體上市,A股市場即將迎來國內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上市公司。重組完成后,上汽集團將持有巴士股份60.1%股權,成為巴士股份的第一大股東。 

  至此,上汽集團朝著“成為具有核心競爭能力和國際經營能力汽車集團”的美好愿景又向前邁了一步。

  對此,上海社科院部門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楊建文認為,上汽集團此舉也是上海“十二五”的發展目標,即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形成以現代服務業為主的產業結構。上汽集團能借殼上市體現了上海市政府對企業向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支持。

  此前,上汽集團還通過旗下的上海汽車控股了上海柴油機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上柴股份)50.32%的股份,從而為發展自主品牌的商用車奠定了基礎。

  入主上柴、巴士,再加上旗下的上海汽車,上汽集團一系列資本運作后已擁有3家上市公司,等于跨上“三駕馬車”,這無疑使其成為上海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的排頭兵。作為上海產業發展重點支持的產業,汽車對上海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調整方向 完善產業鏈

  “企業的后市場服務原先都只是為企業產品的銷售服務的,所以做不大。但是,現在不少企業的后市場服務已經超出了只為產品銷售服務的范疇,屬于現代服務業的范疇,這將有利于產業鏈的完善。”楊建文向記者指出,上汽集團一直以來在乘用車制造方面做得較好,近幾年來通過出省、出海更是變得日益強壯,國內一流;但在其他方面上汽集團比較薄弱,控股上柴股份、入主巴士股份說明上汽集團正在調整方向,逐步完善產業鏈,特別是零部件產業,也是相當有分量的產業。

  楊建文認為,上汽集團此舉也是上海“十二五”的發展目標,即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形成以現代服務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尋找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之間的“接口”,成為不少企業當前的目標。對于上汽集團來說,零部件產業既是制造業也是服務業,借殼上市體現了上海市政府對企業向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支持。

  “這對企業來說是一次大的機遇。”楊建文認為。

  控股上柴和借殼巴士是上汽集團完善產業鏈的關鍵步驟。

打造“國際汽車集團”

  而上汽集團為“成為具有核心競爭能力和國際經營能力汽車集團”所做的努力早已開始。

  2006年底,上汽集團通過將整車資產全部注入上海汽車實現了整體上市,國內汽車股“航母”誕生。

  2007年底,在國務院國資委、國家發改委等有關部門的推動下,“上南合作”落槌,國內汽車“航母”誕生。

  而日前敲定的上汽零部件借殼巴士股份上市,打造上汽集團獨立供應零部件業務中性化發展的戰略,也早在2006年上海汽車整體上市之際就埋下了伏筆。2006年,上汽集團通過重大資產重組將整車業務注入上海汽車,同時將部分獨立供應零部件企業從上海汽車中予以剝離。

  業內人士指出,我國仍是全球潛力最大的汽車市場,售后維修市場對零部件的需求會不斷增長,“售后維修市場的需求將是一個相對穩定的市場需求,此外,我國汽車零部件的成本優勢,促使整車廠商加大國內零部件采購力度,目前國內汽車零部件的出口優勢也呈增長之勢。”

  上海汽車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錢祖根透露,去年,我國零部件出口金額已經達到156億美元,同比增長35.4%,其中上汽占了很大的比重。

控股上柴 強壯商用車

  上柴股份的業務主要集中在工程機械和汽車柴油機業務。

  對于上柴股份本身來說,由于一直缺乏整車業務,它面臨發動機業務單一的難題,所以進入全國乘用車銷量最大的上汽集團,可通過聯合整車企業以解決產品銷路。

  對于上汽集團來說,乘用車利潤正逐步走低,商用車利潤逐步走高,對于一個想打造汽車業“航母”的企業來說,必須要乘用車和商用車兩條腿走路。有著為商用車服務的許多產品,包括發動機的上柴股份為上汽發展自主品牌商用車奠定了基礎。

巴士打造中國“德爾福”

  “我們將零部件資產注入巴士股份,就是讓上汽的零部件企業變成中性企業,不再有強烈的上汽烙印,以使這些企業能服務上汽以外的公司,獲得更大發展。”上汽集團董事長胡茂元日前表示。

  業內人士認為,未來上汽集團與借殼巴士股份的關系或許將類似于通用與德爾福、福特與偉世通。德爾福1999年從通用公司脫離,并在紐約證交所獨立上市,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

  完成重組后,巴士股份將擁有上汽集團旗下成熟的獨立供應汽車零部件業務,覆蓋內外飾件、功能性總成件和熱加工三大業務板塊。

  “汽車零部件產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正從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為高新技術型產業,尤其是對核心技術的發展要求很高,投入很大,上市可以為上汽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上海汽車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錢祖根向記者表示。

  “對上汽和巴士來說,這應是雙贏之舉,也只有在政府的推動下才能順利完成。”業內人士指出。

記者觀察

上汽“提速”更多出于“內需”

  上汽集團一直被等同于上海的汽車產業。據了解,雖然上汽集團還擁有華普汽車,但從產能來講,華普汽車不到上汽集團的一個零頭。而長三角汽車零部件等配套產業的發展幾乎依賴于上汽集團。也正因為有了上汽集團,上海成為國內外汽車研發和營銷的橋頭堡、風向標。

上汽集團資產1400億

  據記者了解,目前已有奇瑞、海馬等多家外省市的車企將研發中心設在上海,同時還有克萊斯勒、福特、通用等國外汽車巨頭將地區總部設在上海,還有東風雪鐵龍等公司將營銷中心放在了上海,而設立上海代表處或分公司的更是不計其數。

  其實,上汽集團不僅對上海汽車產業的格局產生影響,同時也對上海的經濟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楊建文透露,上汽集團的資產約1400億元,約占上海國有經營性資產的近1/7。他認為,上汽集團的發展不僅將為上海GDP增長做出貢獻,是上海經濟的一個有力支撐,同時其發展還將帶來就業、內包,以及企業員工收入增長帶來市場需求的增長等一系列良性循環。

  不過,楊建文也指出,“實際上上汽的這些調整、完善并不完全是上海經濟發展的需要,是配合上海國資重組的大趨勢,更大程度上是其自身發展產生的需求。”

  根據《汽車工業“十一五”發展規劃》總體要求,到2010年,全國經過整合后的中間零部件供應商整體數量將減少70%,重點培育5到10家具有規模經濟實力的零部件企業。

  業內人士認為,上汽集團的零部件業務雖大,卻廣泛分布在數十家企業中,集團化發展就成為“由大轉強”的必然趨勢,而這一發展必須依靠資本市場平臺。

面臨十大運營風險

  不過,除了利好,上汽集團的調整也并不是毫無憂慮。以巴士股份為例,新的零部件公司,將面臨大客戶過于集中、業務轉型矛盾、國內外競爭市場加劇、經濟周期波動、原材料上漲等十大運營風險。

  對此,楊建文指出,全球汽車業目前并不景氣,能源高位運行、需求萎縮、原材料上漲擠壓成本等不利因素很多。以汽車銷售來說,雖然到目前為止還在增長,只是增速有所放緩,但增速放緩代表了汽車行業的發展方向。

  上汽集團如何能對汽車業的這個變化趨勢進行分析,做出判斷,并能很好地把握將是不小的挑戰。據楊建文所知,目前上汽還處在關注中。

  “企業有危機感、緊迫感是好事,但是要足夠強烈,另外還必須有前瞻性。”楊建文指出,目前汽車行業處在轉折階段,歐美日等國家大量投資尋求替代能源,這時候誰先掌握主動,選擇正確的技術路徑就很關鍵。他建議上汽在新能源車的研發方面要加大力度。

  “豐田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汽車行業日子非常好過的時候就堅持混合動力車的研發,這樣的例子值得我們借鑒。”楊建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