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期項目九月投產 陜汽集團全面“擴容”
重卡微型轎車齊發力
繼2007年實現產銷6.8萬輛,成為陜西省裝備制造業首家產銷過百億企業后,今年陜汽集團的發展勢頭更加強勁。
據陜汽集團提供的相關數據顯示,不僅在今年第一季度實現了開門紅,截止5月份,陜汽共完成汽車生產42879輛,同比增長38.93%;汽車銷售42738輛,同比增長41.25%;實現工業總產值110.29億元,同比增長44.48%;銷售收入90.34億元,同比增長40.02%;出口創匯2.32億美元,同比增長190.6%。
其中,僅在3月份,陜汽集團便創造了月產銷重卡10000輛的歷史紀錄。事實上,今年以來,陜汽每月的訂單都在增長,日均訂單在400輛以上,最高日訂單更是達到了1000輛。
目前,陜汽集團正在全面加快“三地四塊”的建設,即西安北郊新基地二期工程建設、西安東郊專用車基地建設、蔡家坡零部件基地建設以及寶雞中噸位卡車基地建設。形成以800里秦川為鏈條,以陜汽集團為核心的汽車產業帶。
“我們下一步的發展目標是,以重卡為主,全面發展重、中、輕、微各類商用車,形成12萬輛重卡、5000輛大中型客車、10萬輛中卡及專用車、10萬輛輕微客貨汽車的生產規模,并帶動關鍵總成及通用零部件發展。”陜汽集團內部人士表示。
除此之外,整合重組漢江微型轎車事宜也已接近尾聲。劉金平向記者透露,“對漢江微型轎車的前期整合工作已基本結束,下個月將正式投產,根據其原有生產能力,能夠回復到年產3萬輛的生產能力。而通過陜汽的增資擴建,預計該項目也將達到年產10萬輛的目標。”
“收購漢江微車是陜汽發展史上的重要節點,陜汽集團看中的是漢江微車較好的生產能力和微車市場的良好發展前景。”陜汽集團相關負責人強調。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汽車制造企業不可能以一種產品單打獨拼到底,更需要的是大集團戰略、大市場戰略和新產品戰略。或許德國、日本、韓國的同行以及國內的江淮、北汽福田也給了陜汽集團一些思考和啟示。
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微客市場銷量比2006年增長了7.62%,但與2006年同期相比增幅卻減緩了2.78%,與2007年汽車行業增幅21.84%的平均水平相比更是相去甚遠。但仍有不少人預測隨著二三級以及農村市場的發展,微車市場將復蘇,2010年的年產銷量有望突破150萬輛。
“對重卡企業來講,陜汽集團在重卡生產的即定目標已經是世界級的目標了。接下來陜汽肯定要考慮一個新的問題:陜汽還能干什么?答案是陜汽不能只做重卡。”分析認為多元化發展已經進入陜汽集團的長遠決策。
根據戰略規劃,陜汽集團到2010年銷售收入將達到300億元,汽車產銷總量進入全國前15名,銷售收入近入全國前10名,到2012年銷售收入將達到500億元。
行業困境下的突圍“步伐”
“我們不僅要在國內市場站穩腳跟,更要在國際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即使是遭遇鐵礦石漲價、勞動成本上漲等不利因素,陜汽集團前進的腳步也不曾停止,增速依然強勁。”劉金平指出。
今年以來,原材料價格及各種費用的增加成為汽車制造業的共同話題,用工制度改革,勞動力成本上升,加上人民幣升值、銀根緊縮,影響企業的經濟要素不斷增加,這對汽車制造企業來說更是雪上加霜,企業面臨諸多難題需要解決。
對此,劉金平表示,“不可否認,這些不利因素一定程度上給汽車制造企業帶來了影響,但對于陜汽來說,影響并不大,因為我們已通過內部管理、經營管理等‘精益’管理手段,內部將其消化。”
同時,陜汽集團采購部經理杜軍也向記者指出,陜重汽所需要的鋼材原料,均從國內大廠家直接訂購,目前主要為其提供鋼材原料的主要為寶鋼、鞍鋼以及武鋼三家企業。“經過我們多年的努力,我們的需求已經排在了他們供貨的第一位置,因而,此次由鐵礦石漲價所引起的連鎖反應,首先并不會影響到我們的正常生產。”
據介紹,陜汽的采購合同為每月一簽,“雖然在此次漲價風暴中,會一直緊跟價格,但同時又具有了很多靈活性,比如在價位低的月份,盡量多采購一些,而在高價位月份里,則可以相應少采購一些,這樣也能達到節約成本的目的。”杜軍向記者表示。
“我們50%的增長速度從來不曾減緩。”陜汽相關人士表示。
據介紹,陜重汽自成立以來,以平均每年50%以上的發展速度迅速躍居重卡市場第四的位置,并連續多年進入中國企業500強,特別是在15噸以上重型車市場始終保持領先地位,而軍用越野車的市場占有率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業內人士認為,陜汽集團的高速發展,與到位的服務有著莫大關系。據了解,針對日益變化的客戶需求,陜汽集團率先實施不限里程服務,開啟高速公路快修店服務網絡,成為國內唯一實現整車“一站式”服務的品牌和行業唯一開啟“大S服務”工程的品牌。同時,與黃金產業鏈成員共同打造了國內最優的聯合呼叫中心,全國最大的服務網絡體系,數量最多的GPS服務車輛,實現全天候適時服務。
除了在國內占有較高的市場外,近年來國際市場的逐漸開拓,更為陜汽集團今后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今年,陜汽集團投資5000多萬進行海外營銷網絡建設,并根據不同國家、不同地區有針對性地開發適銷對路的產品收到了可喜成果。1-3月完成出口創匯13890萬美元,同比增長274.49%,再創歷史新高。
據介紹,陜汽集團的產品已出口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非洲等36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國外15個銷售服務網絡,形成海外經銷渠道91家。目前已有一萬一千多輛車出口到世界各地。40年來,陜汽已向社會提供243519輛各類重型汽車。
為謀取更大發展空間,2005年底,陜汽集團投資19.8億元、占地2700畝的國內一流商用汽車產業園一期工程(包括年產6萬輛重卡的汽車四大工藝生產線、管理中心等項目)順利建成投產。正在建設的二期工程包括年產5萬臺ISM型11立升康明斯發動機的發動機工廠、年產28萬根重型車橋的車橋工廠、年產6萬副車架的車架工廠已經建成投產,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銷售服務大樓、銷售4S店等項目已全面開工建設,不久將投入使用。
“自一期工程投產以來,投資12億元的二期工程也將在九月份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到時候,我們年產量可達到10萬輛。”陜汽集團總經理辦公室主任劉金平對記者表示。
與此同時,陜汽在中、輕、微等商用車領域的戰略步伐也全面提速,如對漢江微型轎車的前期整合工作已基本結束。
“如此大手筆的系列投入,預示著陜汽集團將在產能及產品結構等方面進行全面‘擴容’。”分析人士稱。
“擴容”背后,陜汽集團的發展,更因有了相關配套產業集群的進一步完善而如虎添翼。據悉,陜汽集團一、二期工程所在的商用汽車產業園,一個國內最具競爭力的重型汽車生產基地已然誕生。
“從整車制造到發動機、變速箱、車橋、車架、零部件及專用車等環節在內的重型汽車產業鏈初步形成,預計2010年銷售收入可達400億元。”經開區涇渭工業園管理辦公室對重汽產業充滿強烈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