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文一区二区三区_99re国产视频_国产经典视频一区_网站在线观看你懂的

熱門關鍵詞:

集中化趨勢顯現 國3加速重型車市場洗牌

時間:2008/7/18 9:01:42來源:第一商用車網作者:第一商用車網責編:0條評論

 

    隨著國3排放法規實施之前的銷量釋放,重型車市場在繼3、4月份短暫的“井噴”之后,開始急轉而下,而7月1日國3開始實行后,由于技術路線、服務和長期政策的不明朗,今年下半年甚至明年的重卡市場,都將產生不小的變化。

  “今年是重卡市場的多事之秋,國3法規的實施,使得國內市場出現了幾種不同的發動機路線,電控共軌和EGR這些技術的不同應用,將導致發動機廠家和整車廠商洗牌。”日前在華菱汽車國3產品推介會上,華菱汽車董事長、總經理劉漢如發出這樣的感嘆。

  不僅僅是國3產品的技術路線和需求對接的問題,相比此前重型車普遍采用的國2排放,國3產品在技術升級、配件供應、服務上都有很大不同,這將極大考驗廠商的服務、維修和市場開拓能力。

    重型車集中化的趨勢也正在顯現,隨著春蘭被徐工收購,一些非主流廠商日漸淪為邊緣化,劉漢如預測,重型車洗牌將加速。

國3路線之爭

  劉漢如用“多事之秋,天下大亂”來形容當前重卡行業,主要是源于國內國3產品的不同技術路線所引起的爭議。

  “中國的發動家以往都是按歐洲技術路線走的,所以國2上升到國3,大家都會認為主要還是高壓共軌技術升級,但是中國重汽在高壓共軌開發的基礎上,在5、6月份才公布EGR技術,這使得其他廠家短時間內很難應對,但很短時間大家還是接受了。”

  據劉漢如透露,EGR的出現實屬“冷門”,因為國內發動機廠家都是按高壓共軌技術走的,包括中國重汽、濰柴、玉柴、錫柴、大柴等,都在進行高壓共軌技術,而EGR出現,等于技術路線變了,EGR的電控直列泵燃油噴射系統和廢氣再循環技術,會令多數廠家被動地接受,因為不光是中國重汽使用這個產品,其他的一些整車廠家諸如華菱等,也要用這個產品。

  但是源于美國的EGR技術,也有很大好處,和高壓共軌技術由國外巨頭把持不同,由于是中國重汽自主知識產權,在成本上有一定的優勢,同時在可靠性和耐用性方面,市場反饋也不錯。

    由于高壓共軌技術國際巨頭壟斷,博世、電裝、德爾福3巨頭在中國形成了強大的技術壁壘,中國EGR有望對其形成挑戰。“出于戰略考慮,這也不得不是中國政府考慮的問題。”

  “如果都要共軌技術,受制于博世、電裝、德爾福3家控制,中國需求上來了,量很大,供不上又怎么辦,國3面臨很大問題,中國政府和相關部門不得不考慮好多問題。”劉漢如分析道。

  “從自主品牌發展的角度來考慮,政府也要為中國重汽的EGR開口,因為它滿足環保標準,監測也合格,公告也上了,這樣EGR就改變了歷史。”

  劉漢如認為,將來重卡市場是不是EGR的天下,還很難說,因為國家要求不超載,但超載車最好賣,重卡市場最大的問題是油的問題,每項事情都有很復雜的因素。

服務考驗廠家

  從國2上升到國3,技術完全不同,這使得廠家必須在維修、配件上重新考慮,維修人員培訓、配件供應等服務水平能否短期內跟上,將極大考驗廠家。“很多問題會浮出水面。”劉漢如這樣形容國3帶給給廠家的后顧之憂。

  據劉漢如分析,國3產品好多廠家此前都已經做好了準備,許多問題此前也已經顯現出來,由于及時克服,都基本解決了,整車廠的匹配也不成問題,關鍵是配套服務和油品供應問題。

  “國3的服務沒有下放到服務站,服務站沒有這個服務能力,只能維修機械的,電子的不行,而發動機廠商也幫不上大忙,所以只有整車廠家要做足維修培訓、配件供應問題,而這是對廠家的考驗。”對此,劉漢如透露,華菱重卡撇開服務站,專門組織了一支所謂的“嫡系部隊”,供海內外市場服務之用。

  “要適應國3,一定靠服務得天下,價格會越來越模糊,最主要看服務,重卡將不是很簡單的買賣關系,德國奔馳車,保我50萬公里維修,我可能100萬元購車,保80萬公里,可能賣120萬元,在中國,產品的價格和質保期也將有很大關系。”

重卡產業鏈洗牌

  “國3實施后,將加速重型車行業洗牌,不光是發動機廠家,整車廠家也是如此。”劉漢如認為,不斷更新的技術法規,要求中國重型車行業產業鏈上每個環節都得向國際水平和環保要求靠攏,而最關鍵的技術掌握在外資巨頭手中,過去發動機廠家都利用市場空隙抓住了機會。比如人家沒大馬力,濰柴抓住了機會,上柴更會利用技術更新,中國重汽適時推出EGR,這些都是特定環境下很好地抓住了機會的表現,但是隨著法規趨嚴,發動機廠家和整車廠商的洗牌必定會加速。

  “在這個變革的年代,你可以展開豐富的遐想,任何想法都不為過。”劉漢如的戲言不無道理,他認為,今年下半年通脹壓力很大,油價、礦石、鋼材漲價、漲價,成本壓力巨大,下一步國家上調準備金,銀行利息還要加大,抑制需求。美國次貸危機,房市破滅了,日本90年代泡沫也破滅了,香港房地產經歷了大起大落,中國經濟的放緩也一樣,是客觀規律,也會給重型車帶來不小的挑戰,弱勢廠家將會難以為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