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上市公司在手上汽集團資本市場重組提速
距離如愿入主上柴股份(600841.SH)還不足三個月,上汽集團又于日前成功將旗下零部件資產注入巴士股份(600741.SH)。顯而易見,在歷經上南合并之后,上汽集團已再度加快在資本市場的重組步伐。 控股三家上市公司 上海巴士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巴士股份”)6月23日發布公告稱,計劃向上汽集團定向發行11.5億股新股(新股發行價格為每股7.67元),用以購買其擁有的獨立供應汽車零部件業務相關資產和負債,即主要為上汽集團享有的31家與汽車獨立零部件相關公司的股東權益約62.7億元、上汽集團與該業務相關的債權及債務凈值14.2億元等。 就在上汽重組巴士股份方案消息出來當天,及此后的6月24日和6月25日連續三個交易日,巴士股份股票交易出現異常波動,日收盤價格跌幅偏離值累計達到20%以上。但公告強調無應披露未披露之事,而分析人士認為,除大環境影響外,市場或對即將注入的上汽零部件資產持謹慎態度。 “今年以來,汽車行業屢受油價攀升、地震、汛情、股市震蕩、消費稅上調逼近等外部環境的不利影響,汽車板塊整體不太樂觀。而上汽集團的零部件業務正是此前上海汽車整體上市時從上海汽車剝離出來的,由于資產及盈利可能都比不過整車,因此零部件資產可能一時還較難被廣大投資者普遍看好。”分析人士告訴記者。 記者從上汽集團了解到,由上汽集團持有83.83%股份的目前國內A股市場規模最大的汽車公司——上海汽車在2006年實現整體上市之時,因為在汽車制造的產業鏈當中,受規模和技術的制約,零部件行業的盈利能力、議價能力要明顯弱于整車制造企業,所以主要注入了整車業務資產并同時剝離非關鍵零部件業務資產,以明顯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并期望通過業務的多元化和規模的提升減緩自主品牌項目初期虧損對整體業績的負面影響。 整體上市最終使得上海汽車的主營業務從先前的零部件為主,轉向了整車、關鍵零部件和汽車金融業務為主;但被剝離出來的剩余零部件業務和服務貿易業務,上汽集團也從未放棄將其納入資本市場的考量,以求通過資本市場的運作,為未來的發展積聚動力,并便于對外合作的流程和增強信賴。 資料顯示,上汽集團的零部件資產,主要擁有包括上海三電貝洱汽車空調有限公司、上海納鐵福傳動軸有限公司、上海實業交通電器有限公司等25家零部件企業,涉及汽車底盤系統產品、汽車飾件與車燈產品、汽車傳動與空調產品、汽車電子與電器等。這些企業的盈利狀況都維持在每年8000萬元至1億元之間。2006年,上汽集團零部件業務實現銷售近200億元。 業內認為,注入巴士股份的上汽集團零部件資產,不僅包括上汽集團原有的零部件資產,還可能包括去年收購南汽后,上汽集團與躍進汽車集團合資成立的東華公司。一旦重組完成,上汽集團旗下則將擁有上海汽車(600104.SH)、上柴股份和巴士股份,共三家上市公司。而上汽集團的國內最大勁敵一汽集團,已擁有一汽轎車(000800.SZ)、一汽夏利(000927.SZ)、一汽四環(600742.SH)和啟明信息(002232.SZ)四家上市公司。 重組巴士股份路徑 盡管在整車業務紛紛納入上海汽車后,上汽集團零部件資產也一直尋求進入資本市場的途徑,但此次借殼巴士股份,則存在國資委推動和時局巧合的成分。而巴士股份證券事務部工作人員也向記者透露,與巴士股份洽談重組事宜的遠不止上汽集團一家,最終方案主要由上海市國資委主導。 記者從巴士股份各項公告中發現了其重組的軌跡:2007年12月14日,公告稱上海久事入主巴士股份,成其第一大股東;此后,上海久事旗下存在業務競爭關系的巴士股份和強生控股關于資產重組的傳言不斷,加上公交重組熱潮,這為其他公司介入帶來可能;2008年6月2日公告披露,上海市國資委已同意上海久事上報的巴士股份公交資產剝離上市公司方案,并決定在上汽集團范圍內選擇資產注入巴士股份。 而按照6月23日出爐的上汽重組巴士股份方案,上海市政府將原控股股東上海久事公司直接及間接持有的共計41047.93萬股公司股份無償劃轉給上汽集團,該筆股份占巴士股份總股本的27.88%;與此同時,巴士股份將除民生銀行股權之外的資產及負債出售給上海久事,該等擬出售資產的預估值約為22億元;最后,巴士股份將以每股7.67元的價格,向上汽集團非公開發行約11.5億股,購買其相關資產及負債。 重組后,上汽集團將持有巴士股份60%股權。經巴士股份初步估算,截至2008年5月31日,本次擬購入資產按預估值作價約88億元;而本次擬注入資產的2008年預計凈利潤,約為9.6億元。而通過本次交易,一方面巴士股份公交客運等公益性業務的戰略退出;另一方面主營業務向獨立供應汽車零部件研發、生產及銷售業務整體轉型,并實現上汽集團獨立供應汽車零部件業務整體上市。 巴士股份完成上述一系列步驟的大背景,是公交系統重組熱潮及各地國資委的推動。以北京巴士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巴士”,600386.SH)為例,該公司自2006年至今就已進行了兩次重大資產重組,基本形成了以公交廣告、汽車服務和旅游為主營的業務板塊,并于今年5月正式改名為“北巴傳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