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文一区二区三区_99re国产视频_国产经典视频一区_网站在线观看你懂的

熱門關鍵詞:

俄羅斯進口車認證升級 中國車企有些被動

時間:2008/6/24 16:21:12來源:第一商用車網作者:第一商用車網責編:0條評論

 

    7月1日起,俄羅斯將對進口車正式實施新的認證體系。這一政策變化令不少雄心勃勃開拓俄羅斯市場的中國汽車企業頗為頭疼。

    “從3月起,我們就著手準備俄羅斯市場的認證工作,手續相當麻煩。原計劃7月1日前完成新的認證,現在看來非常困難。”某重卡企業海外市場部的陳先生一臉愁云。

    感到頭疼的重卡企業不止一家,記者向一汽、重汽、福田等重卡企業了解情況,這些企業對俄羅斯市場的話題相當回避。據了解,目前還沒有國內重卡企業完成俄羅斯新的進口車認證手續。幾家重卡企業出口部門的人士均坦陳,“今年國內重卡在俄羅斯的銷量肯定會受很大影響。”

認證項目之惑

    對于俄羅斯新的進口車認證要求,目前國內車企還不是很清楚。對于認證的有效期,有的企業人士說仍將分為一年期“小認證”和三年期“大認證”,有的則說一年期“小認證”將取消。認證的項目數量,記者先是從客車企業那里聽到“將由原來的13項增至36項”的說法,之后又從重卡企業那里聽到“由11項增至55項”的版本。有些企業海外市場部的人士則表示,還不清楚新的認證要求到底有多少項。

    宇通客車海外市場部的一位業務經理表示:“關于新的認證要求,我們查了很多俄方媒體報道和政府公告,也數次向當地經銷商詢問,都沒有查到一個權威、準確的版本。目前國內流傳比較廣的55項的說法,是源自俄羅斯一家媒體的報道,并不是俄羅斯政府或官方認證機構的正式公告。這種模糊狀態對于企業準備認證很不方便。”
     對俄羅斯汽車市場非常了解的希比利汽車出口公司董事長祝景成介紹,關于新的認證要求他曾詢問俄羅斯權威認證機構的負責人,但對方沒有答復。“他們似乎不愿意過早公開認證的具體要求,但俄羅斯的汽車認證標準和歐盟的大體一致,不會比歐盟的要求更高。”他表示。

由于俄方進口車政策變化不明朗,尚有一些企業持觀望態度。

    “據我所知,去年100多家中國企業及代理商申請進口認證許可,最終獲得批準的并不多。俄羅斯今年開始實施歐3排放標準,有些重卡企業去年8月向俄羅斯認證機構提交申請,到現在也沒有獲得批準。2010年俄羅斯又將開始實施歐4排放標準,政策變化這么快,一些國內企業也在猶豫,投入很大精力和成本做認證是否值得。”祝景成說。

國內認證的尷尬

    出于便利和節省成本的考慮,國內車企更傾向于選擇國內的汽車檢測機構,把俄羅斯汽車檢測機構的專家請到國內做現場目擊檢測。這種方式成本低,也比較方便,檢測車輛不達標時,企業可以很快把車拉回去做改進。如果把車輛拿到俄羅斯做檢測,認證的成本和周期都將大大增加。

    之前,俄羅斯方面還樂于接受這種方式,2004年以來,國內一些車企陸續通過這種方式完成了俄羅斯進口車認證所要求的檢測項目。但今后這種方式很難繼續下去。

    “今后請俄方專家到中國做目擊檢測將越來越困難,企業的認證時間和成本都會增加,以前可能需要半年時間,今后估計得一年左右。”福田汽車海外市場部人士表示。

    祝景成介紹,俄羅斯政府已經明確要求俄方的汽車檢測機構,嚴格控制對非1958年《日內瓦協議》簽約國的進口車認證檢測,并要求檢測項目盡量由俄方機構完成。他預計,俄羅斯新的進口車認證檢測項目所需費用大約為12萬-15萬歐元。

    “比較理想的辦法是由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出面,推動兩國車輛檢測機構的合作和互認。”祝景成說。多家汽車企業海外市場部的人士也表達了類似的想法。“如果能推動俄羅斯認可國內車輛檢測機構的認證報告,企業會輕松得多。”宇通客車的海外業務經理語氣急切。

依然看好俄羅斯市場

    盡管有些企業在俄羅斯陷入暫時無車能賣的尷尬境地,但是中國車企開拓俄羅斯市場的決心和信心似乎并未減弱。

    面對俄羅斯進口車政策的劇變,有些國內企業相對從容一些。長城汽車宣傳部部長商玉貴表示,目前長城在俄銷售的車型中,80%左右在當地組裝生產,20%左右是進口整車。進口整車原以經濟型皮卡和SUV為主,但公司已經確立了用高附加值的高端產品替代低端產品的出口計劃。在產品開發、檢測認證方面已有所準備,因此受影響不大。

    客車企業鄭州宇通也提前做了比較充足的準備工作。確定一款產品進入俄羅斯后,根據當地用戶需求進行適應性改進,并按照俄方認證要求進行嚴格檢測。目前宇通在俄羅斯銷售的產品都滿足俄羅斯3年期“大認證”的要求,因此此次所受沖擊較小。

    上述福田汽車海外市場部的人士認為,俄羅斯進口車政策收緊也并非全是消極因素,俄方打擊灰色清關、加強認證管理,將促進市場秩序更加規范,減少以往中國企業在海外相互壓價等不正當競爭的做法。綜合實力強、技術水平高的企業,有可能在俄羅斯市場站穩腳跟。對于技術水平較低的企業來說,也是一次提升的機會。

    “俄羅斯是目前海外市場的開拓重點,不會輕易放棄。”相關企業人士表示。

    商玉貴則看得更長遠:“長城是在國內外市場不斷變化的考驗中成長起來的。俄羅斯市場的變化是中國企業走向海外過程中難免會遇到的問題,我們相信中國車在俄羅斯市場的前景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