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文一区二区三区_99re国产视频_国产经典视频一区_网站在线观看你懂的

熱門關鍵詞:

法士特:40年創造行業產銷量世界第一

時間:2008/5/8 9:22:17來源:第一商用車網作者:第一商用車網責編:0條評論
 
 
    40年前,當法士特的前身——陜西汽車齒輪總廠在蔡家坡渭河南岸、秦嶺北麓的一條小山溝里破土興建時,并沒有引起人們過多的關注。
 
    而今天,依靠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法士特公司實現了跨越式高速發展,各項經營指標連續五年名列全國齒輪行業第一,重型變速器產量名列世界第一,現已形成年產50萬臺重型變速器的生產能力,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重型變速器制造商和供應商。今年一季度,該公司實現銷售收入21.46億元,同比增長40%;完成工業總產值18.55億元,同比增長26.5%;出口創匯713.3萬美元。產銷量實現了歷史新突破。
 
從年產8000臺到50萬臺的大飛躍
 
    1968年成立的陜西汽車齒輪廠是個名副其實的小廠,邊建設邊生產,生產任務特別少,慘淡經營艱難度日。1985年,為了適應當時中國重型汽車工業發展需要,陜西汽車齒輪總廠從美國伊頓公司引進了雙中間軸變速器制造技術,該技術當時在行業里有“世界王牌”稱號。陜齒在引進消化吸收該技術的同時,在西安新辟了占地30萬平方米的廠區,作為繼寶雞后的第二生產基地,設計能力為年產8000臺重型變速器。
 
    2000年以來,法士特陸續投入了十多億資金用于技術改造和產品研發,廠內的生產設備由原來的傳統生產設備更換為國際最先進的高效數控設備,而這筆龐大的支出最終使產品的市場表現突出。今天的法士特已成為齒輪行業的排頭兵,各項經營指標在同行業中名列前茅,年產能已達50萬臺變速器,形成了以雙中間軸系列變速器為主導、以單中間軸系列變速器為輔,高、中、低檔重型變速器優勢互補的市場配套發展格局。其變速箱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上升到了86%,其中15噸以上重型變速箱的市場占有率甚至達到了93%。
 
    其產品在贏得國內用戶口碑的同時,對外出口的數量也節節攀升。從2006年開始,法士特的變速箱銷售占到全球的55%,出口到美國、澳大利亞、東歐、南美、東南亞、中東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痛苦改制絕地逢生
 
    原屬于中國重型汽車集團公司管轄的陜齒,采用的是完全計劃經濟的管理模式,實行人財物、產供銷大一統的內部運作,嚴格控制產品、產量、定價和銷售。沒有自主的產品開發權、銷售權,基本喪失了自主經營能力,財務狀況也陷入了惡性循環。
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陜齒老國企的弊病愈發凸現:企業原有機制和職工思想觀念與市場經濟的格格不入,管理落后、效率低下、人浮于事、包袱沉重。國企職工身上普遍遺留的“吃大鍋飯”的惰性毫不例外地在陜齒職工頭腦中根深蒂固: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上了班就能拿工資,旱澇保收,吃穿不愁。加上90年代中期汽車行業的不景氣,陜齒更是雪上加霜,生存境況極度惡化舉步維艱。   
 
     在面臨申請破產或改制的兩難選擇時,當年的陜齒沒有選擇痛快地死,而是走上了艱難的“求生”之路。1995年7月,臨危受命出任廠長的李大開剛上任,就決心改變長久以來老國企的陳舊作風。在廣泛聽取職工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干部制度、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經過多次討論出臺了;產品的“三三制”發展方向確立了;一場觀念革新運動由上而下開始鋪開。
 
    在機制轉換和內部改革上,他們還作了許多的循序漸進、“積小改為大改”的嘗試。1996年,在全廠范圍內首先取消了干部行政級別,打破了干部和工人界限,對中層以上干部全面實行聘任制,使干部有了壓力,職工看到了希望。1997年對有突出貢獻的工程技術人員在嚴格考核的基礎上發放津貼,一年一評,不搞終身制;制定了《廠內退養、待崗、下崗的規定》,當年減員700人。1998年取消‘零工時“計獎辦法,在一線定額工人中實行計件工資制,真正實現多勞多得。1999年開始剝離非生產經營性資產,醫院、學校、后勤服務等部門被推向社會,自負盈虧;隨后的2000年,中層干部由1996年的183人精簡到了91人。企業輕裝上陣,機制活了,職工思想隨之發生了改變,工作積極性強了,效益開始好了,隨后的幾年更是實現了高歌猛進的跨越式發展,這些都歸功于前幾年厚積薄發的改制鋪墊。
 
自主創新增勢強勁
 
    由工廠科技一線走出來的李大開,深知科技進步在企業發展中的核心作用,在企業各項工作中對科技創新投入了更多的精力。李大開經常講:“一個沒有科技實力、沒有自主創新能力、沒有自主知識產權、沒有自主品牌的企業是沒有前途的企業。”
1997年,在企業經營最困難的時候,法士特卻把人才隊伍建設擺在了首位。當時受市場影響,不少企業效益下滑,人才紛紛外流。法士特領導班子注意到,受外界影響,自己企業中的一些科技人員也不是沒有走的想法。釜底無薪,何談發展?于是,各種“善待”科技人員的措施相繼出臺。在當時全廠職工工資還沒有著落的情況下,企業決定對有突出貢獻的工程技術人員發放津貼,最高者每月200元;為解決年輕科技人員的住房困難,工廠擠出資金為他們蓋起了全廠條件最好的宿舍樓;還建起了生活設施齊全的大學生公寓,使新進廠的大學生住得好,留得住……看到這一切,廣大科技人員被深深感動了,他們不僅沒有走,而且在日后的創新發展中成為重要骨干力量。  
 
    為了進一步激發科技人員的創造性,法士特逐年加大對優秀科技人才的獎勵力度,2001年,企業第一次重獎科技功臣,其中最高的一人獲獎5萬元。2005年,10名在新產品開發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科研人員和技術工人受到75萬元人民幣的重獎。同時,法士特還不斷加強技術工人隊伍建設,自2002年起,企業已連續招聘1000多名本科生進入工廠,其中80%被安排在生產一線當工人,科學型、知識型員工隊伍的建設使企業整體素質水平、技術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近5年間,法士特公司依靠自主創新,積極搶占技術制高點,已有40多種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特色的重型變速器系列新產品通過省級鑒定,投入批量生產。自主創新開發成功的9檔、12檔、16檔、大力金剛等系列變速器新產品倍受用戶市場青睞,需求增勢迅猛,全面滿足了大噸位重型車市場發展需求,已成為促進企業經濟高速增長的新亮點。部分自主創新產品在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上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并擁有專利20余項,不僅打破了跨國公司構筑的知識產權壁壘,而且形成了規模發展優勢,同時開創了產品配套多元化、多系列、多品種、大市場發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