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汽車產業政策角度借讀溫總理工作報告
兩會期間,溫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涉及汽車產業政策的有三點:
第一是自主創新。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黨中央在新的歷史時期,落實科學發展觀、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重大戰略舉措。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反映在創新問題上就是科學技術的創新,在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過程中,對技術的依賴程度比較高,對外依存度高于 50%,這不利于國家長遠的發展,不利于國家綜合國力的增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對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一個行業的發展都是極為重要的。在汽車行業,自主創新主要表現在技術創新,不能掌握自己的核心制造技術,只能是國外汽車巨頭的加工廠,永遠不能走出陰影,參與國際競爭,使我國的汽車產業健康蓬勃發展。
第二是節能減排。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各項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資源和環境代價,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趨尖銳,群眾對環境污染問題反應強烈。這種狀況與經濟結構不合理、增長方式粗放直接相關。不加快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資源支撐不住,環境容納不下,社會承受不起,經濟發展難以為繼。只有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才能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同時,溫室氣體排放引起全球氣候變暖,備受國際社會廣泛關注。進一步加強節能減排工作,也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迫切需要,是我們應該承擔的責任。汽車產業是國家工業體系中能源大戶,排放大戶。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可持續發展道路,在汽車行業中推廣節能減排對能源節約,環境保護有重大意義。
第三是產業整合。受中國特殊國情影響,中國汽車行業門戶叢立,品牌眾多,在整個行業蓬勃發展的有利形勢下,行業重復建設和企業之間互耗也日趨嚴重,造成了大量的資源浪費,阻礙了行業的發展進程。區域行業整合,不管是濰柴式氣勢磅礴的縱向整合,還是最近東風哈飛的橫向整合,都是優化行業結構、優化資源配置的新舉措,對整個行業健康的發展有重要的作用。
溫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在回顧這幾年來的經濟成就同時,也為今后下一屆政府的工作提出了主要思路,更讓大家對光明的前景充滿了信心。在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社會的大方針指引下,中國汽車產業必將高舉自主創新大旗,努力攻關汽車節能減排核心技術,積極發展自主品牌,進而通過跨區域整合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集團。
剛剛開幕的“兩會”,吸引了各界矚目,尤其是政府機構改革和新一屆政府換屆都是世人關注焦點。以往兩會代表中都有相當的汽車業屆人士,本屆也不例外,他們會熱議什么有關汽車產業的話題,更為業界所關心,特別是本屆兩會究竟會透露出何種針對中國汽車產業未來的大趨勢和發展綱領新信息,這無疑是汽車行業人士所需要認真研讀的。兩會還剛剛開始,我們可以從3月5日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看到一些與以往不同的特點,對這些層面的解讀,可以把握出一些未來汽車產業可能的走向和趨勢。
自主創新不會動搖
溫總理在工作報告中醒目位置稱:“要堅持把推進自主創新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中心環節。要認真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完善和落實支持自主創新的政策,充分發揮企業作為技術創新主體的作用,鼓勵、引導企業增加研發投入。”
在過去幾年中,汽車產業的國產自主品牌發展獲得提速,以前被合資品牌占據大半國內汽車市場份額的局面有了顯著扭轉,這是和政府堅持“自主創新”的國家大戰略分不開的。雖然自主品牌還有或多或少的問題存在,比如品質還差強人意,品牌形象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在中高級轎車市場上還難以站穩腳跟等等。但以奇瑞、華晨、吉利、比亞迪等一批自主品牌汽車企業的崛起,則是這幾年最顯著的市場變化。在他們的帶動下,“國家隊”也紛紛加入汽車產業自主創新的市場實踐中來,隨著一汽“紅旗”和“奔騰”、上汽“榮威”和“MG名爵”等品牌在市場上獲得不少消費者青睞外,進展較慢的東風也將于今年推出自己的自主品牌中級車。從默默無聞到百花齊放的大好局面,正是“自主創新”這一基本戰略實施后,為汽車業界帶來的變化。
可以預見的是,“自主創新”仍然會是今后主要一段時期的產業發展主題,自主品牌通過前幾年技術與實力的積累,未來將獲得更加快速的發展,并將隨著中國制造在全球市場的進一步滲透而加速走向海外。
節能減排任務艱巨
“十一五規劃綱要把節能和減排作為約束性目標,近兩年,又提出并實施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建立節能減排指標體系、監測體系、考核體系和目標責任制,頒布了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
“科學發展觀”可以說是近幾年最熱門的一個詞匯,這也是保障中國經濟增長和“又好又快”發展的基礎。政府“高度重視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因此節能減排仍然不能放松也不會放松,這更是未來和諧社會建設的主旋律。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著力突破新能源汽車、高速軌道交通、工農業節水等一批重大關鍵技術”,這也是首次在報告中提到“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問題。也就在一周前,科技部部長萬鋼也指出,“我國在燃氣汽車、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研究方面取得了良好進展,并已進入新能源汽車基礎技術研究關鍵時期,需要國家有關部門制定相關政策共同推動一批成熟技術產業化,為節能減排做出貢獻”。而研發燃料電池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三種全新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品,早已經列入了日程,并取得不了少進展。三種方式中,雖然國家并沒有確定最終會采取何種方案為主,但技術相對成熟的混合動力會先一步有越來越多的產品面世,并很快進入家庭。
不過,正如報告所提到我國五年來“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從認識到實踐都發生了重要轉變”。伴隨國際油價近期成功站穩在一百美元/ 桶之上的現實,政府必須要通過政府調節手段和發揮稅收、財政等杠桿作用,來盡快推進節能減排汽車產品進程過程了。
區域發展產業整合
“五年來中國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取得了成效……這些重大舉措促進了區域經濟合理布局和協調發展”。“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完善所有制結構。繼續推動國有資本調整和國有企業重組,深化國有企業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尤其要解決市場準入和融資支持等方面的問題。”
這些報告中的提法,不由讓人想到去年底汽車行業標志性事件“上南合作”。正是通過此次打破區域界限的資本合作,不僅拉開了中國汽車業界整合的序幕,更對三大國企汽車巨頭之一的上汽集團未來發展,帶來巨大的推動力,使上汽成為具有商用車、乘用車和完整零部件配套體系,寬產品線和強大研發實力的汽車集團。在“資源互補、資本紐帶、地域就近、屬地不變”這樣產業整合思路的著眼下,不僅可以一舉化解中國汽車產業多而散、小而弱的不利格局,迅速形成5-6家產銷量過百萬輛大關的大集團,而且對增強自主品牌研發和技術實力,優化配置產業和資本資源帶來莫大好處。
伴隨著業界紛紛猜測的中國汽車業未來將形成“四大龍頭”的說法,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也許就會變成現實。
過往五年,是中國經濟實力迅速增長的五年,更是老百姓生活水平快速提升的五年,體現在汽車產業上,也是汽車快速進入中國家庭的五年。溫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在回顧這幾年來的經濟成就同時,也為今后下一屆政府的工作提出了主要思路,更讓大家對光明的前景充滿了信心。在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社會的大方針指引下,中國汽車產業必將高舉自主創新大旗,努力攻關汽車節能減排核心技術,積極發展自主品牌,進而通過跨區域整合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