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國3時代 商用車任重而道遠
今年7月1日,國3排放標準將在全國全面實施,對于商用車市場的影響之大,不是乘用車市場所能比擬。技術的跨越,巨資的投入,市場的推廣,2008年商用車市場依然風云變幻。
舶來的國3核心技術,自主研發路更遙
排放技術標準國2向國3的過渡,不僅是發動機從機械式發動機向電子式發動機的跨越,更是整車技術各零部件及總成如燃油噴射系統、電器系統、進排氣系統等關鍵技術全方位升級。
由于我國汽車工業起步晚,自主研發能力相對薄弱,在這一技術的關隘上,國內重頭汽車企業幾乎清一色選擇與國外合資合作,或直接引進為我所用。
自2005年國3排放標準頒布以來,以發動機為核心的國3技術合作研發在國內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一汽大柴和道依茨合資生產的CA6DE4、CA6SF3、CA4DC2三個平臺產品,朝柴引進萬國的NGD3.0柴油機,云內的增壓中冷系列柴油機,濰柴的藍擎系列,康明斯電控ISLe系列和BGI天然氣發動機,還有上柴,揚柴和玉柴等等都有達標國3產品。江淮、福田、帥鈴、歐馬克等汽車企業新產品早已陸續投放市場,解放、東風、重汽通過自身的技術革新已經提前開始了換代。華菱、格爾發、匯眾等新興勢力更是信心十足。
引進歐洲先進客車生產技術的中通客車股份公司負責人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坦言:“國3排放標準的實施,目前對于中通已經不存在技術層面的問題,而更多是在市場推廣方面。”
當然,并非所有企業都如此信心十足。“市場上真正達到國3標準的車型不多”,東莞江鈴汽車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雙聯認為,就目前輕卡市場來說,能夠提供達標的國3產品主要有江鈴、慶鈴和羊城三家,其他商家也有部分是國3產品,型號也較少。
甚至,還有不少柴油商用車企業并非合資企業,技術基礎薄弱,至今仍然無從掌握國3產品電控的核心技術,導致企業生產出的國3柴油汽車的綜合性能較差,燃油消耗較國2產品高出約5%至20%,產生了“減排不節能”的問題。專家甚至擔心:市場上會出現偷梁換柱現象,以次充好。
成本拉升價格,需求平緩
國3商用車的高成本拉動價格上升成為焦點。
“國3排放標準的實施對重卡企業影響很大。”福田汽車一高層聲稱。中國重汽相關專家也分析,國3產品使得重卡生產企業提高了20%左右的成本,預計重卡產品將整體上漲2萬至6萬元,上漲幅度在10%至15%。加上08年鋼材,橡膠和玻璃等原材料價格普遍上漲,銀根緊縮,勢必也會擠壓利潤空間。2月福田汽車上市新聞發布會上推出瑞沃、時代金剛系列國3新品,價格已經比老款車上漲了2萬元以上。專家預計,商用車市場價格僅因國3標準一項,就將普遍上漲2萬~10萬元左右。
除了國3標準帶來的成本及銷售壓力外,不少企業上半年還將面臨清理國2庫存的巨大壓力。于是國2降價,國3花樣促銷,2008價格戰已經打響。
記者從中通客車股份公司獲悉,市場推廣是他們今年面臨的主要問題。中通對于國內市場策略是“逐步推進,平穩過渡”;對于海外市場則積極開拓以擴大銷售量。
對于銷售狀況,中通進一步透露:受價格以及國3實施的影響,3月份國3國2都有相當銷量,國3需求平緩,國2的銷售勢頭比國3要足,北方市場比南方市場足。
當然,也有業內樂觀人士看法:我國08年經濟仍持續高速發展,商用車市場總體需求依舊強勁。
商用車產銷統計數據表明,雖然今年2月份比1月份整體產銷量略有下降,但比去年同期還是大幅增長。2月份,客車銷售2.03萬輛,同比增長10.91%;貨車銷售15.44萬輛,同比增長27.94%。
配套滯后,損害減排效益
如果說走向國3,核心技術基本已經解決,市場需求空間尚存,那么引起業界專家普遍關注的還有兩個瓶頸:售后服務水平及柴油油品適應性。
由于國3柴油機特殊的供油系統,相當時期需要全部集中在4S店維修,4S店的維修工作量將倍增,而且完全掌握國3機型診斷能力的服務站不足5%。售后服務體系需要構建和完善的過程。這段時期要走多久,國3車售后的缺失必然會阻礙標準執行的進程。
與先進柴油技術密切相關的是油品配置問題。前段時間出現的大面積柴油短缺,已經表明油品供給嚴重不足,更何談保證質量的匹配。按照中石化、中石油的生產情況,預計2009年年底才能在全國范圍內全面供應國3用柴油,目前只能滿足北京、廣州、上海等局部地區的供應需求。這樣一來,相當長時間內,新型的柴油機與柴油品質不一致而存在缺口。業界普遍認為,燃油和車輛時間空間上都存在割裂,欠缺合理性。
就在過渡時期國3車能否喝國2油的問題,業內爭議不斷。記者就此問題,采訪了油品專家王良駒先生:“要保證國家規定的達標排放,必須保證汽車出廠設置的穩定排放;車油不匹配,勢必損害減排效益!”他對車油不匹配不僅耗油,排放超標,并損壞機車觀點表示贊同。
“配置滯后嚴重,一定程度上使國3的減排目標淪為空談。”王良駒先生憂心忡忡的說。
商用車即將行使在國3標準節能減排的康莊大道上,7月1日,還只是開始,風雨兼程,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