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試點工作正式啟動
為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循環經濟發展,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確定了14家企業開展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試點工作。3月21日在釣魚臺國賓館舉行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試點啟動儀式,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華出席并發表講話。
解振華說,汽車產業的發展是工業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我國已經邁入汽車社會,今后汽車的保有量和報廢量以及維修所需零部件的數量都會大幅度增長。如何有效地回收利用好廢舊汽車中的可再生資源,是汽車工業可持續發展面臨的一項重大課題。
在歐美發達國家,廢舊機電產品再制造已有幾十年的發展歷史,其中再制造發動機占其維修配件市場的85%以上,再制造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產業。實踐證明,再制造是實現循環經濟“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三原則的重要途徑。特別是對舊汽車零部件進行再制造和再使用,可以從源頭減少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并從根本上改變人們的消費觀念,它不僅能夠提升傳統產業的競爭力,還可以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
解振華強調,我國再制造事業還處于初級階段,與國外存在很大差距,除再制造技術水平需要逐步提高外,還要建立相應的支持、鼓勵政策和機制,同時還要確保產品質量,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在這種情況下,國家決定通過試點,為全面推進我國再制造提供實踐經驗。
解振華指出,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試點的正式啟動,標志著我國循環經濟發展增加了一個新的內容,但汽車零部件再制造在我國的社會認知度和原料來源都有限的現實下,不宜求多求快,而要高度重視產品質量,循序漸進,精益求精,確保汽車零部件產業穩定、有序、健康發展。
為此,他要求試點企業要高度重視試點工作,加強組織領導、建立責任制,把責任落實到人;建立規范的再制造管理制度,完善生產操作規程、技術標準和安全環保措施;切實加強再制造產品質量管理和售后服務,健全再制造產品信息管理制度,自覺維護市場秩序,對社會負責,對廣大消費者負責;大力推進自主創新與科技進步,確保再制造水平不斷提高。他贊賞試點企業主動向社會做出承諾的做法。
關于今后如何推動再制造事業的發展,解振華認為關鍵是有關部門要認真做好協調和服務工作,一是要加強組織協調;二是要完善法律法規;三是要做好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發展規劃;四是要支持企業開展技術研發、推廣與應用;五是要研究制定鼓勵政策;六是要廣泛宣傳再制造;七是要建立汽車零部件再制造標識制度;八是要加大監管力度。
最后,他希望相關單位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抓住機遇、扎實工作、開拓創新,及時推廣試點取得的經驗,樹立先進典型,在加快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化進程的基礎上,積極探索礦山機械、鋼軌、機床等產品的再制造,為使我國循環經濟形成較大規模做出應有貢獻。
啟動儀式上,山東省經貿委、上海大眾聯合發展有限公司、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代表就如何做好試點工作做了發言。
試點企業簽署并宣讀了《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試點工作承諾書》,向社會鄭重承諾在做好再制造試點工作的同時,履行社會責任,維護市場秩序和消費者的利益,發展循環經濟,率先完成節能減排任務,為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做出貢獻。
國務院有關部門,試點企業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發改委、經貿委(經委)負責人,有關行業協會、試點企業和授權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的汽車公司負責人(代表)及有關專家,新聞單位等100多人參加了啟動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