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文一区二区三区_99re国产视频_国产经典视频一区_网站在线观看你懂的

比亞迪重回前二 金旅殺入三甲 8月新能源客車誰逆勢增長?

第一商用車網2019-09-10
20640

【第一商用車網 原創

在連續兩個月的大增長后,8月新能源客車銷量遭遇同比下滑,降幅逼近12%。

據中國客車統計信息網數據顯示,2019年8月,我國銷售6米以上新能源客車3536輛,環比下降69.81%,同比下降11.86%;2019年1-8月,我國累計銷售6米以上新能源客車44822輛,累計增幅縮窄至7.35%。

在補貼時代,新能源客車銷量的起與落受“政策”影響較大。而8月新能源客車銷量的下滑,同樣如此——由于新能源公交車的過渡期補貼政策,導致市場需求提前消費,訂單集中在6月和7月,而8月7日新能源公交車過渡期結束,導致新能源客車銷量由7月的高峰(11711輛)近乎跌至谷底。從數據來看,除開比處于春節淡季的2月銷量高外,8月新能源客車市場的銷量是不如2019年其它月份的。

銷量走勢.jpg

下面一起來看各企業的市場表現吧!

月度銷量:前三甲變動 金旅、中車、申龍、南京金龍增幅過100%

雖然8月整體新能源客車市場銷量下滑,但位居前十的企業里仍有7家企業實現同比正增長,它們分別為宇通、廈門金旅、中車電動、上海申沃、上海申龍、安凱客車、南京金龍。引人注目的是,廈門金旅、中車電動、上海申龍、南京金龍這四家企業漲幅過100%,其中廈門金旅8月銷售新能源客車299輛,同比增長119.85%;中車電動8月銷售新能源客車262輛,同比暴漲223.46%;上海申龍8月銷售新能源客車172輛,同比暴漲265.96%;南京金龍8月銷售新能源客車119輛,同比大漲128.85%。

2019年8月6米以上新能源客車銷量排行榜(單位:輛)

排行33.png

不過,要說銷量規模,則僅宇通客車一家超過千輛,其他企業月銷不到500輛,宇通客車依然穩奪月度銷量冠軍寶座。

但第二名和第三名的企業卻發生變動,比亞迪和廈門金旅“飛升”上位。其中,比亞迪8月銷售新能源客車491輛,占據行業第二位;廈門金旅8月銷售新能源客車299輛,占據行業第三位。

金旅.jpg

另外,上海申沃、上海申龍本月排名也快速上升,由7月的前十以外成功入圍,其中上海申沃和上海申龍以172輛的銷量并列排行第六位。

累計銷量:宇通、中通、歐輝居前三 比亞迪份額大漲

1-8月累計來看,位居前十的企業依次為宇通客車、中通客車、福田歐輝、中車電動、比亞迪、南京金龍、廈門金龍、廈門金旅、安凱客車和銀隆新能源,銷量依次為14004輛、4993輛、3276輛、2935輛、2770輛、2325輛、1789輛、1739輛、1597輛和1375輛。

與1-7月排行相比,廈門金旅和安凱客車排名發生變動。其中,廈門金旅以1739輛的累計銷量,晉升行業前八。前十其他企業排行并無變動,宇通客車、中通客車和福田歐輝依然穩居行業前三位。從市場份額來看,宇通客車一家獨大,占下超三成的份額。另外,中通市場份額也超過了10%,達到11.14%。

份額.png

與1-7月相比,前十企業中有5家企業份額實現上升。它們分別為中車電動、比亞迪、廈門金龍、安凱客車和廈門金旅,份額凈增量分別為0.08、0.66、0.05、0.06和0.39個百分點,其中比亞迪份額提升最多,由1-7月的5.52%提升至6.18%,凈增0.66個百分點。

比亞迪.jpg8月8日,217輛比亞迪純電動公交車西寧上線

引人艷羨的是,經過8月的市場積累,宇通今年新能源客車銷量已達1.4萬輛,在行業遙遙領先。雖然是老牌客車企業,但在多年的市場風雨中,宇通反而越來越強大,如今宇通國內推廣新能源客車達到12萬輛,推廣量也位于國內第一。

宇通.jpg

中通客車今年的市場表現,也值得一提。從年初到現在,中通客車一直給人以“士氣高昂”之感。如1月2日召開“大干一季度”的動員大會,提出主要指標增長30%的目標;端午節前奏響上半年攻堅集結號,“大干六月份,沖刺上半年”,現任中通客車董事長的孫慶民更是提出“爭第一”的口號。“團結一致,披荊斬棘”,在這樣的士氣之下,中通客車實現了產品結構向高端化、大型化進一步優化;市場結構方面,在多個地級市的占有率實現第一,并進入北京、重慶等一線城市;技術創新方面,中通客車申報的“高性能燃料電池系統與整車開發及產業化”項目,入選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課題攻關項目,近日更是獲省發改委立項并正式啟動,將助推動中通氫燃料客車一步領先、步步領先。經過8個月的努力,中通客車今年累計銷售新能源客車4993輛,同比大漲53.91%,穩居行業第二位。

中通.jpg

結語

今年前8個月的新能源客車市場,雖然增增降降,但仍收獲了近45萬輛的銷量,實現了7.35%的正增長,政策的刺激作用不可避免。如今,新能源公交車補貼過渡期政策已經結束,市場走勢將逐步擺脫政策的作用,新能源客車企業的生存挑戰更加嚴峻。

車企如何在補貼大幅下降下得以自保,并尋得新的突破?中通客車等一些標桿企業的做法,或許值得借鑒,即一方面積極求變,調整結構,尋求新的市場突破,另一方面堅持技術創新,瞄準客戶和市場的“潛在需求”,順應產業變革。

抬頭看路,勇敢前行。在國家大力倡導新能源的背景之下,那些用心做產品、誠心經營市場、精心研發技術的企業,必將大有可為,成為市場大洗牌之后的強者。

責任編輯:李秀芝
后發表評論
信息咨詢
請輸入11位手機號

×
登錄
注冊
忘記密碼